園主筆記
12.中國更需要現實版的Myspace
快戀網創始人馮文成
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55%通過視覺,38%是通過聽覺來實現的,而交談內容所起的作用只有7%。
人是由內在和外在兩方面構成的,除非特殊職業,通常人的內在因素往往比外在因素更有價值。但是,因為每個人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是互相聯系的,內在的東西要通過外在的形態表現出來,因此,人類在長期的社會交往實踐中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:內在完美的人外在就會優秀,反之,外在優秀的人內在也應該完美的。這種現象導致每個人在判定其他人的價值時,常常有視覺為先的特點,在初步交往時,常常以“悅目”為先,以“賞心”為后。如果在視覺方面不喜歡某個人,一般人就沒有興趣與對方交往下去。
當然,在人類交往實踐中,經常也可見到相反的現象。兩個人在相識之初并沒有產生好印象,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,彼此的好感漸漸多起來,最后發展到當初自己不喜歡的方面現在也視為可愛之處。但這種現象只是交往的結果,不是交往過程的規律。
人類在交往過程中存在視覺為先的規律,因此帥哥美女在社交中就具有最大的優勢條件。尤其在涉及親情、友情和愛情方面的交往,外在形象常常發揮巨大的作用,它往往成為人與人交往過程“開”與“關”的門戶。在交友網站上,視覺為先的現象表現得特別明顯,有照片的人的點擊訪問量遠遠高于沒有照片的人,照片漂亮的人的訪問量又大大高于照片一般的人。正因為如此,每個人在網上交友時,都把自己最滿意的照片展示出來,而這些照片經常與本人的形象相差甚遠。這種現象必然導致網友之間見光死事件的大量發生。見光死成為交友網站的致命弱點?,F在中國的交友網站之所以找不到贏利模式,是因為它們不能提供真正適合情感規律、真正滿足用戶需求、真正讓大家感動的服務形式。交友網站在尋找交往對象的寬度和速度占有優勢,在相互交流方面也極其便捷,但交友網站違背了人際交往中的視覺為先規律(照片是網站提供的虛假視覺,真實的視覺只有在兩個人見面以后才能產生),因此不可能得到長遠的發展。
也許有人會認為我的觀點不對,因為在世界范圍內,交友網站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尤其是美國的Myspace和Facebook,被認為是繼微軟和google之后最偉大的公司。但我認為,這些交友網站之所以這么受人追捧,只是它們啟動了人類的社會交往需要。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,人類的需要可劃分為五個層次:生理需要(饑渴、居?。踩枰ò踩?、保護)、社會需要(交往、愛情)、尊重需要(榮譽、地位)和發展需要(理想、貢獻)。人類社會在發展之初,首先尋求滿足生理和安全需要,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,這兩種需要已基本上得到滿足,處于現代社會的人們,大多數人已經開始追求社會需要、尊重需要和發展需要了。交友網站的風起云涌是人類轉向追求社會需要的發端。
人是社會化的動物,孤獨與寂寞對其他動物來說并不重要,但對于人類卻會造成極大的痛苦。監獄是剝奪人類社會需要的機構,因此無論物質條件多么好的監獄,誰也不想被關進去。依我看來,人類的社會需要有兩個層面的意義,一個是初級精神層面,另一個是高級實用層面。社會交往既能驅除孤獨和寂寞,滿足精神需要,又能尋找生活方面的朋友、情感方面的戀人和商務上的伙伴,達到生活中的實用目的。交友網站類似于人類社會的圖書館,里面匯集了大量的信息,但圖書館并不能象工廠一樣生產出實用的產品。人們要想完成實用的目的,必須建立“工廠”一類的機構,對于社會交往來說,各種各樣的俱樂部才是滿足社交需要的“工廠”。尤其是對于中國人來說,做任何事都把功利性放在第一位,如果某件事只能滿足精神需求,而無法達成實用目的,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就會毫無意義。因此,中國有中國的特殊國情,中國更需要現實版的Myspace。
(發表時間:2008年08月27日)